1.辐射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效应        a. 放射性和放射性衰变;          
  b. 致电离辐射的特点;          
  c. 人工辐射源;       
  d. 辐射的急性效应与远后效应;       
  e. 职业照射的可能危害以及应对其采取的正确态度;          
  f. 生育年龄妇女受照的特殊考虑。          
  2.辐射防护基本知识       
  a. 辐射量和单位;          
  b. 剂量限制体系—辐射防护三原则;       
  c. 贯彻最优化原则的具体办法;       
  d. 辐射模式—内照射、外照射;       
  e. 基本的防护措施—时间、距离、屏蔽和包容、消散;          
  f. 放射性工作场所的分区原则和标志;       
  g. 辐射监测及仪表;       
  h. 污染控制、个人防护措施和防护衣具(包括呼吸器)。          
  3.辐射应急基本知识       
  a. 应急程度要点;       
  b. 应急组织设施和对策要点;       
  c. 人工去污、急救措施与预防药物的使用、受害人员的简单自救自护措施;          
  d. 应急监测和事故评价的一般知识;       
  e. 警告信号、报警。       
  4.安全法规教育       
  a. 辐射安全法规和标准;       
  b. 放射性物质及放射源和管理办法、废物管理办法等。       
  5.职责和相互关系          
  a. 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在辐射安全方面的相应职责;       
  b. 工作人员和防护人员的相互关系等。       
  注: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,对培训的基本内部分成不同级别,对不同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。